什么是预读?
磁盘读写,并不是按需读取,而是按页读取,一次至少读一页数据(一般是4K),如果未来要读取的数据就在页中,就能够省去后续的磁盘IO,提高效率。
预读为什么有效?
数据访问,通常都遵循“集中读写”的原则,使用一些数据,大概率会使用附近的数据,这就是所谓的“局部性原理”,它表明提前加载是有效的,确实能够减少磁盘IO。
按页(4K)读取,和InnoDB的缓冲池设计有啥关系?
(1)磁盘访问按页读取能够提高性能,所以缓冲池一般也是按页缓存数据;
(2)预读机制启示了我们,能把一些“可能要访问”的页提前加入缓冲池,避免未来的磁盘IO操作;
传统的LRU缓冲池算法十分直观,OS,memcache等很多软件都在用,MySQL为啥这么矫情,不能直接用呢?
这里有两个问题:
(1)预读失效;
(2)缓冲池污染;
什么是预读失效?
由于预读(Read-Ahead),提前把页放入了缓冲池,但最终MySQL并没有从页中读取数据,称为预读失效。
如何对预读失效进行优化?
要优化预读失效,思路是:
(1)让预读失败的页,停留在缓冲池LRU里的时间尽可能短;
(2)让真正被读取的页,才挪到缓冲池LRU的头部;
以保证,真正被读取的热数据留在缓冲池里的时间尽可能长。
改进版缓冲池LRU能够很好的解决“预读失败”的问题。
画外音:但也不要因噎废食,因为害怕预读失败而取消预读策略,大部分情况下,局部性原理是成立的,预读是有效的。
新老生代改进版LRU仍然解决不了缓冲池污染的问题。
什么是MySQL缓冲池污染?
当某一个SQL语句,要批量扫描大量数据时,可能导致把缓冲池的所有页都替换出去,导致大量热数据被换出,MySQL性能急剧下降,这种情况叫缓冲池污染。
例如,有一个数据量较大的用户表,当执行:
select * from user where name like "%shenjian%";
虽然结果集可能只有少量数据,但这类like不能命中索引,必须全表扫描,就需要访问大量的页:
(1)把页加到缓冲池(插入老生代头部);
(2)从页里读出相关的row(插入新生代头部);
(3)row里的name字段和字符串shenjian进行比较,如果符合条件,加入到结果集中;
(4)…直到扫描完所有页中的所有row…
如此一来,所有的数据页都会被加载到新生代的头部,但只会访问一次,真正的热数据被大量换出。
怎么这类扫码大量数据导致的缓冲池污染问题呢?
MySQL缓冲池加入了一个“老生代停留时间窗口”的机制:
(1)假设T=老生代停留时间窗口;
(2)插入老生代头部的页,即使立刻被访问,并不会立刻放入新生代头部;
(3)只有满足“被访问”并且“在老生代停留时间”大于T,才会被放入新生代头部;
本文作者:yowayimono
本文链接:
版权声明: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BY-NC-SA 许可协议。转载请注明出处!